查看原文
其他

王家耀:苦研不负“智绘”梦,心怀利剑破苍穹

杨姗迪 刘璇 河南大学好老师 2024-04-02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七、遵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潜心问道,勇于探索,坚守学术良知,反对学术不端;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2018〕16号)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系列 ①

地理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编者按: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全国高校教师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中,我校地理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8)和逆境生物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分别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史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1)获批“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重温总书记号召,大力弘扬黄大年精神,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本公众号从今日起将陆续重点推送上述三个团队成员的先进典型事迹,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为全面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视频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2年四月,王家耀被评为“出彩河南人”2021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右三为王家耀院士。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古有大禹踏遍大江南北测绘山川地貌;勇创新,守初心,融技术,破难关,今有王家耀发展测绘学科,开创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地图制图专业。年过八旬不忘鸿鹄志,志在山川归来仍少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学教授、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及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家耀用半个多世纪实现了测绘行业从手工绘制地图到计算机制图这一里程碑式的跨越。他曾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今年3月,王家耀院士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4月,他被评为“出彩河南人”2021感动中原年度人物;5月,荣获2021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勤勉求学,厚积薄发,他是人生路上一往无前的攀登者;守正创新,锲而不舍,他是科研路上不畏艰难的挑战者;循循善诱,言传身教,他是教学路上诲人不倦的引导者。数十年如一日的赤诚与严谨终将成就梦想,王家耀心怀家国,坚定地走在研究与教学的漫漫长路上。


少年已知勤学早,初遇测绘展锋芒


1956年8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中毕业。站立者第二排右二为王家耀。


1936年5月15日,王家耀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奓山的一个农民家庭,那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家境贫寒的他只能一边干农活一边上私塾,童年时期贫苦的经历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小学老师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更加坚定了“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信念。自此,青涩的少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扬帆起航。高中毕业后,王家耀曾因究竟是当教师还是从军而感到纠结,再三思索后,他报考了解放军测绘学院这一军校类高校,用他的话来说:“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就是步入培养地图制图工程师的殿堂。”

1958年留影,当时解放军测绘学院在北京。


五年的军校生活,是欢乐与紧张相交织的。面对繁杂的学习任务,王家耀逐渐摸索出一套“三个笔记本”的学习方法,即“上课听讲的课堂笔记本”“课后复习的笔记本”和“考试复习的笔记本”,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主观能动性,化学习为乐趣,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学习效率。

1961年秋从解放军测绘学院制本(4)毕业即留校任教。图为王家耀与学员在一起。


1957年至1958年间,王家耀及其同学们参加了在校进行战备制图生产的任务。任务期间,他绘制的一幅大比例尺地图在武汉举办的五国测绘展览中展出,作为学生,这样的荣誉让他倍感振奋。同时,实践出真知,参加战备地图制图生产任务也为他理论学习联系实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备性任务结束以后,王家耀及其同学决定以设计编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官地图集作为他们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选题。在两年的艰苦努力下,他们终于取得丰硕的成果,完成了《军官地图集》的设计书编稿原因和出版原图,编写了《数学制图学》(地图投影)著作。

2001年,王家耀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学时的学习与研究经历极大地锻炼了他自主学习和科研实践的能力,1961年,王家耀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并长期致力于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到2017年,他担任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继续从事科研工作。2019年10月,中国测绘学会授予他“杰出贡献奖”;2020年,第八届高校GIS论坛授予他“中国GIS教育终身成就奖”;2020年,中国地理学会授予他“中国地理学会荣誉会士”;2021年12月,中国地理学会授予他“2020-2021年度中国地理学会科技终身成就奖”。多年来,王家耀数十年如一日般辛勤工作,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心心念念,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出成就,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筚路蓝缕创新业,冲云破雾绘初心


院士工作照

“既然计算机能够绘机械图,为什么就不能绘地图呢?”这是王家耀偶然在图书馆看到英文版图书《计算机绘图》后萌生的第一想法。


我国的地图科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原始的地图测绘技术诞生于黄河地区堤防建设和灌溉工程兴起后对农田水利的测量技术。但地图制图生产一直都是手工完成的,劳动强度大、周期长、精度低,这种落后的制图技术与先进的地图制图理论不相协调,阻碍学科未来的长久发展。如何才能寻找到打破这种困境的方法?这是王家耀一直以来的期盼。


《计算机绘图》中绘制机械零部件的内容给予了他很大的启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组织团队开始对计算机地图制图进行研究,开办计算机地图制图专业的想法也在心中悄然生根。1976年8月,解放军测绘学校搬迁至郑州并改名为解放军测绘学院,他本人被任命为地图制图教研室主任。到1979年,学院开始招收我国第一个计算机地图制图专业本科班,并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利用计算机绘制了第一副全要素的地形图,广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院士工作照


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计算机地图制图本科专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专业创办初期曾面临很多质疑,比如“计算机能够制作地图吗”“计算机能够自动编绘吗”“计算机能够编制各种不同比例的设计图吗”……王家耀认为,质疑声在所难免的,越有质疑,就越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在计算机地图制图本科专业得到稳步发展后,“地图数据库建立与运用”“数字地图制图和出版一体化”等新专业也逐渐开办。


1992至1994年期间,王家耀又萌生了扩展地图数据库的功能和应用的想法。在团队了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研究后,他们写了一份论证报告,确认了我军两个“三层次”的自主研制目标任务,也就是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应用系统“三个层次”和战略、战役、战术“三层次”。1995至1999年期间,王家耀撰写立项报告,进行了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立项论证,报告通过评审以后作为型号项目,由军工企业来牵头一同进行设计研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1.0版,后又升级到2.0版、3.0版。同时,他们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软件研制理论和方法,培育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也为后期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与人才的基础。学科建设在该技术的推动下得到发展,原“地图制图”学科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院士与学生合影


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算起,王家耀已经在教学这条路上走过了60个年头。60年是漫长的,长到足以让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弯了脊背、白了鬓角;60年也是短暂的,短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于他而言,这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60年。


“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心中是崇高的。”他曾这样说道。对待教学工作,他义无反顾地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学生心中,王家耀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将一颗心放在学生身上,当他看到有关学生研究方向的资料时,都会随时发给他们,甚至会把学生交来的报告逐字逐句修改,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在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课堂之外,他也会流露出温柔和蔼的一面。他会和同学们一同吃饭,偶尔彼此相谈甚欢,给予学生们无限启迪。尽管他的学生都一个个长大成人,渐渐离开恩师,但每逢王家耀过生日时,学生们会通过视频方式向老师送祝福。三尺讲台,三千桃李,他的辛勤付出早已化作绵绵春雨,沁润了莘莘学子的心田。

院士与学生在一起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从教60载,王家耀共培养硕士生60多名,博士生70多名,博士后领军、拔尖人才20名,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人才,他的学生遍布地方政府、院校、科研单位和军队陆海空院校、研究所、测绘导航一线保障部队。“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优秀人才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王家耀细心呵护的幼苗已成长为造福国家、造福人民的栋梁之才。


1998年,王家耀获得首届总参谋部“人梯奖”;2002年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带领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面对这些成就,他却只是平淡对待:“从教60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教师,虽然国家和军队也给了我许多的荣誉,但我觉得我非常普通。”


赤诚真心凝正气,胸怀远志话将来


王家耀院士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王家耀曾说:“人一辈子走过来不容易,首先我要感恩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我觉得成绩应该归功于党。”年少就读军校,作为一名从军65年的老战士,忠贞爱国是他一直恪守的原则。在爱国敬业之心的激励下,他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事业中,并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倡议:“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国家和党的‘大事业’当中,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句话强烈感染着他,“文化自信”这一概念也在他心中深深扎根。2012年以来,王家耀积极推动地图文化和数据文化的发展,在认真研究与实地调研后,他提出举办中国地图文化节。2013年7月,地图文化创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学工程研究中心成立,王家耀担任技术委员会主任。2014年10月,首届中国地图文化节在青岛召开,一些地图文化创意作品多次在国际制图学会巡视大会上获奖,中国地图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得以提升。

如今,王家耀已迈入耄耋之年,但年龄并不能阻碍他继续前进,他表示,他还要继续培养人才,包括研究生、博士和青年教师,还有一点就是继续服务社会,他目前正在推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7年,我校联合智慧中原地理信息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组建的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行,王家耀院士任院长,从此他工作的主阵地转移到了河南大学。在这里,他带领团队于2021年成功申报河南省时空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共建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河南大学黄河研究院等平台;他带领团队聚焦时空大数据理论、时空大数据平台技术体制和关键技术及应用模式研究,不断推进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军民应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他联合并带领全国相关高校地图制图综合研究团队集中攻关,使这一“百年国际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联合近40个相关单位筹建“黄河流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联盟”,为黄河流域“保护”与“发展”提供服务。与此同时,他还完成了四部“测绘科技经典著作”的订正与公开出版及《地图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和《空间信息系统原理》(第二版)的内容更新与再版,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


2021年11月,王家耀院士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智能化地图综合与多尺度级联更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2月,我校召开地理学科发展咨询会暨王家耀院士团队表彰会,隆重表彰了王家耀院士及其团队在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畅想未来,他还有着许多等待实现的蓝图,未来他将继续从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针对大数据平台发展采用通用大数据平台+的模式,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崭新思路。



数十年磨一剑,风雨不可挡;守初心扬师德,光辉代代传。一笔一划绘山川,一心一意耀家国,王家耀戎马一生,执教一生,奋斗一生,他用六十载年华讲述了他对测绘学科的深情与热爱。“只步为尺测乾坤,丹心一片绘社稷”,王家耀开启中国地图新时代,实为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精彩回顾


王刚:立德树人践初心,久久为功育英才

李瑞玲:愿化清风抚桃李,恪守人间草木心

严励:三十五载育桃李,心若蜡炬火不熄

朱连奇:坚守三尺讲台,遥望锦绣山川

张清民:怀揣初心,用真善美照亮理想之路

李霞:“霞”肝义胆担重任,科研效国守初心

孟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郭闰:桃李不言,花开有声

孔德志:精于术业,德以育人

柳岳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赵勇:潜心科研路,倾心为人师

刘宇鹏: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刘颖:恪尽职守葆初心,言传身教润桃李

焦小婷:找寻一扇门,打开一扇窗

靳艳:不忘初心使命 情系三尺讲台

肖运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李桂荣:做一个称职的大学人

Makram El-Shagi在河南大学

徐元清:因热爱而执着,因责任而坚守

白莹:科教路上的奋斗者,勇攀高峰的领路人

苏士梅:言传身教春风播 三尺讲台教绩扬

沈贺:坚守岗位,与时代共进

“华籍美人”吴雪莉:跨越国别的“大先生”(一)

“华籍美人”吴雪莉:跨越国别的“大先生”(二)

“华籍美人”吴雪莉:跨越国别的“大先生”(三)

靳艳:人生有大德,素心托高洁

安国勇:半生耕耘,矢志不渝

史富强  难忘恩师教诲情

郭蔚蔚  铁塔记忆 恩师导航 一一我的老师王崇喜印记

李文苑  春风抚桃李,三尺讲台师生情

季东常 李薇  难忘的岁月

刘保明  我眼里的好老师:高凤山先生                    

柳素平  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恩师李振宏先生

曹猛     春夏秋冬是李老师的教育哲学

熊太芳  我的“麦克风”老师

刘婉君  诲人不倦的引路人——记凌文豪教授

刘笑笑  送您一朵小红花

丁英俊  桃熟流丹  李芬溢香 ——写给我们田径专业的恩师们

梁慈民  我的恩师蔡芳川先生

朱绮恒 这个老师不太“冷”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